“十年磨一剑,霜刃未曾试。”这句诗,恰似浙江腾侠纺织品有限公司(简称“腾侠纺织”)十年发展的生动注脚。过去十年,纺织行业不少企业陷入多品类扩张的焦虑,在棉、麻、化纤等赛道间反复摇摆,试图以“广撒网”抢占市场,却往往落入多而不精的困境。
腾侠纺织却始终锚定TR面料这一核心领域,从校服面料到职业套装,不断拓展其应用边界,从一家初入行业的企业,成长为如今业内TR面料的专业供应商,用时间与匠心打磨出属于自己的“核心利刃”。

以差异拓路,在细分赛道破局突围
面对纺织市场“多而不精”的粗放竞争态势,如何跳出模仿跟风的循环?腾侠纺织给出了答案:以差异拓路,向细分聚焦。“与其在多赛道浅尝辄止,不如将单品类做到极致。”腾侠纺织总经理雷必楷从企业起步便有着明确方向。
雷必楷锁定TR面料这一细分品类,将全部资源投入其工艺优化、品质升级与功能打磨。凭借这份专注,腾侠纺织在TR领域逐步构建起技术壁垒,从原料到织造的精细化管控,再到成品检验的严格标准,每个环节都形成了成熟的技术体系与操作规范。“一款创新面料走红后,同质化产品便扎堆出现,企业被迫陷入低价竞争、利润压缩的恶性循环。”对此,雷必楷有着清醒认知,“靠模仿难突围,唯有走差异化路,用创新筑起‘护城河’。”而差异化的核心,正落在产品研发上。

为保持创新领先,腾侠纺织每年将利润的8%投入新品研发。团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、客户反馈为抓手,通过收集客户终端反馈、主动把握市场潮流、推进产品升级,总能精准捕捉市场变化,快速推出契合需求的新产品,始终稳居行业创新前沿。
在差异化产品的落地层面,腾侠纺织更直击市场痛点。针对传统面料易起毛、功能性单一等问题,企业从源头解决服装穿着过程中起球勾丝的困扰,在此基础上,进一步叠加吸湿、排汗、抗皱等功能性工艺,让面料既满足基础穿着需求,又具备场景化附加价值。这些差异化产品,不仅显著提升了产品溢价空间,更成为打开高端市场的“敲门砖”,成功吸引大批对品质与功能有高要求的客户。

为让客户更直观感知面料价值,腾侠纺织还建立了“样衣先行”的服务模式。每款新研发的TR面料,都会根据客户的设计风格、尺码标准,提前剪裁成样衣。在腾侠纺织的展厅里,挂满了不同场景的样衣。从藏青色的校服套装,到深灰色的职场西装,客户不仅能直观感受面料的垂坠感、触感,还能快速判断是否适配自身品牌风格,显著提升选品效率。同时,腾侠纺织还与服装设计师深度合作,针对同一款面料开发多种设计方案,拓展不同应用场景,进一步释放产品价值。
以文化赋能,书写东方面料新叙事
“当前不少中国产品还困在‘模仿陷阱’里,说到底是缺乏文化自信。”雷必楷的话直指行业痛点。在他眼中,中国从不缺文化底气——自古丝绸远销欧亚、瓷器惊艳世界,这些承载东方智慧的文化符号,本就是当代纺织企业可深挖的“宝藏”。“我们有责任重新擦亮这些瑰宝,用现代设计让传统焕发生机。”这份对文化传承的担当,成为腾侠纺织未来发展的方向。

“我们可以从传统瓷器釉色、古代宫廷色谱中萃取灵感,结合当代审美进行调和,打造出兼具东方底蕴与现代时尚的专属色系;也可以将汉代图腾、敦煌元素、少数民族的回形纹等经典图案纳入设计体系,在丰富产品文化维度的同时,助力中华文化多元表达。”雷必楷分享道。

为推动中华文化价值从理念走向实践、真正融入生活场景,腾侠纺织与清华美院开启了深度协同合作,以提花面料为核心媒介,联合研发兼具文化底蕴与实用属性的创新产品,让中国文化基因在织物上鲜活呈现。设计团队从传统文脉中提炼灵感,将汉代图腾、敦煌壁画等经典元素,通过精湛工艺巧妙织入面料纹理,让使用者在日常中感知东方美学的韵味。

“真正的奢侈品,背后必须有文化与收藏价值。”雷必楷始终坚持这一理念,“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复刻传统,而是让世界看到有故事、有温度的中式产品。”他坚决反对抄袭模仿,强调原创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动力:“创新不是凭空捏造,而是先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,再结合现代需求进行转化,这样的创造才有生命力。”
对腾侠纺织而言,“重走丝绸之路”绝非一句口号,而是深植于企业发展基因的长远愿景,更是其主动扛起中国纺织业时代责任的使命践行。未来,腾侠纺织将持续以东方美学为内核,将传统文明的意境、符号与当代纺织产品的功能、设计深度融合,以面料向世界娓娓道来中华文化的故事,让东方美学在全球舞台上实现新的表达与传递。